十年调研,步履不停,自2016年6月启动以来,“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数以千计的调研员们怀揣热忱,深入乡土,倾听医者心声,记录医事变迁,打捞散落于时光中的医史记忆。每一次访谈,每一页笔记,都是对医者仁心与生命韧性的致敬。
值此项目十周年到来之际,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特发起“拾光·医路——‘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微视频创作大赛,我们诚挚邀请所有曾参与或正在参与项目的调研员,拿起镜头,将你们在项目中的亲历、感悟与成长,将那些触动心灵的医者故事与生命瞬间,凝练于光影之中。通过镜头语言,让那些被倾听的感动、访谈的艰辛、发现的惊喜、成长的蜕变,以及从中生发的对医学、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得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呈现与传播。这不仅是一次影像技艺的角逐,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集体回望与精神传承,期待你们用影像为项目十年历程献上最深情的注脚!
一、参赛对象
“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所有参与者(往届及现任调研员)。
参赛者(个人或团队申报人)必须是项目调研员。
组队参赛时,团队核心成员(负责作品主题、内容、叙事)需为本项目调研员。
团队可包含非调研员成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如视频剪辑、动画、音效设计等)。
二、作品要求
基于本项目的调研经历,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展现调研过程的独特体验、生命故事的震撼力量、个人/团队的成长蜕变、对医学、历史、人文等的深刻思考。可选择以下角度(包括不限于):
调研手记:个人或团队在项目中的技能提升、认知改变与心路历程;
医路人生:聚焦受访者的从业故事与生命感悟(需获得受访者授权);
疾病与共:反映疾病如何塑造个体与家庭的生命轨迹;
……(鼓励挖掘更多独特视角)
形 式:5分钟微视频。鼓励创新形式(纪录片、剧情短片、动画、Vlog、创意混剪等)。
作品要求:
1. 作品须为原创,真实反映调研经历,使用非原创素材(如图片、音乐、片段)需注明来源并确保无版权纠纷。
2. 使用访谈录音片段、拍摄素材、照片、调研笔记等,需确保不侵犯受访者隐私和肖像权,关键内容需获得必要授权。
3. 鼓励原创性、故事性、艺术性、思想性的表达。
4. 画面清晰,音质清楚,剪辑流畅,配乐恰当。
5. 片尾包含制作人员名单。
三、提交要求
1. 作品文件: MP4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1920x1080(1080p),横屏展示。
2. 《作品信息表》:包含作品标题、作者/团队信息(姓名、学校、参与项目届次、联系方式)、作品简介(200字以内,阐述创作理念、故事梗概、作品亮点)。
3. 《授权声明》:证明作品中使用的受访者访谈录音/录像、肖像等已获得其知情同意和授权。
4. (可选)《创作花絮/说明》:简要介绍创作过程、遇到的挑战、使用的特殊技术等。
5. 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请于2026年3月31日24:00前,提交至imc_snnu@126.com。
四、评审标准
1. 主题契合度:紧扣大赛主题,准确反映口述史调研经历及其核心价值。
2. 内容深度与感染力:内容真实、有深度,能引发共鸣,展现生命故事的力量、调研的思考或个人的成长。
3. 创意与叙事:叙事手法新颖、结构清晰、视角独特,表现形式有创意。
4. 制作精良度:画面、音效、剪辑、包装等技术环节精良,整体视听效果好。
5. 附加分(酌情):如选题独特、史料价值高、社会意义突出等。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纪念图书,并受邀参加“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十周年发展论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六、赛程安排
1. 作品征集: 即日起—2026月3日31日24:00
2. 作品评审:2026年4月1日—4月30日
3. 结果公布:2026年5月10日前后
4. 现场展映:“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十周年发展论坛期间(2026年5月左右,时间待定)
七、特别说明
1. 作品内容必须遵守学术伦理和社会公德,尊重受访者。
2. 主办方保留对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大家用镜头聚焦十年足迹,用光影讲述医路仁心,共同书写这份属于“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的温暖记忆!期待您的精彩作品!
附件1 作品信息表.xlsx
附件2《授权声明书》《知情同意书》.docx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
2025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