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医学与文明”全国科普写作大赛评选结果公示
“医学与文明”全国科普写作大赛自2021年3月启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各界同仁的关心支持下,第二届“医学与文明”全国科普写作大赛又于今年如期举办。本次比赛共收到稿件70余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本着质量优先的原则,对所有稿件进行了多轮审阅,评选出26篇获奖作品,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8月9日至11日。如有异议,公众可在公示期内以电子邮件(rcshm@snnu.edu.cn)的方式发表意见。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
奖项
| 获奖者姓名
| 作者单位
| 作品名称
|
特等奖(1名)
| 由森
|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 众病之王——癌症的前世今生
|
一等奖(2名)
| 李嘉琪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
| 庸医还是良医?——19世纪美国社会关于塞缪尔·汤姆森的争议
|
杨冰冰
|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 艰难的朝觐之路——奥斯曼帝国卡玛兰岛上的检疫
|
二等奖(4名)
| 金珏
|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经典文献研究室
| 皇后娘娘的“头风”
|
李玠池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饮鸩:鸩鸟、鸩毒与鸩杀的认知史考察
|
杨文星
|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死神从何而来?——黑死病与死神形象的流变
|
符婵婵
|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
| 西方医史学家眼中的“哮喘”
|
三等奖(7名)
| 杨雅琴
| 南京大学
| 漫谈历史上的假肢
|
刘嘉怡
|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清末民初西方人眼中的广式“凉茶”
|
王琛佳
|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右胁累足”——唐代女性面临疾病的信仰寄托
|
张若琼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一部值得注意的甲午海战日军医务报告
|
刘玥莹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维纳斯的痛吻:淋病历史探析
|
王晨玮
|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 当代中国安宁疗护的二三事
|
胡家虎
| 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
| 民国科普刊物《农事浅说》中的牛疫预防
|
优秀奖(12名)
| 何少飞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阻隔隐匿的死神——巴拿马运河修建侧记
|
冯丹
| 南京师范大学
| 女性主义的感召:伊丽莎白·加勒特·安德森的医学梦
|
胡阳东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颜福庆与湖南肺病疗养院的曲折创业历程(1914-1930)
|
张锦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19世纪爱丁堡的尸体贩卖案件——医学解剖名城的阴暗角落
|
吴虹霖
|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 对垒者的暗器——1940年宁波鼠疫的爆发与消亡
|
吴亚平
|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战伤翘楚”周泽昭——奋战拓家川
|
赵静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英国海军专属医院海斯拉尔(Haslar)的诞生
|
应焕强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民国沪上孟河医家丁氏助推中医药现代转型
|
胡颖林
|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 历史上的身形审美
|
刘之畅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梅斯梅尔的磁力疗法
|
江佳怡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中国的卫生合作的开端
|
谢明晖、吴志辉
|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善后救济总署与战后广东卫生防疫工作
|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
2022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