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晚,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有幸邀请到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王建新教授赴中心交流访问,并为师生们带来题为《医学人类学研究的西部经验》学术报告。讲座由中心执行主任李化成教授主持,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马强教授、中亚研究中心黄达远教授、李如东博士及数十名校内外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中,王建新教授首先以2002年的非典为引,结合自身经历及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对中国的医患关系进行了审视,指出医生基于生物学的治疗认知与患者基于地方性文化知识的疾病认识间的分歧是导致医患矛盾生成的根源之一,进而提出从认知人类学的角度来审查这一问题是扩充医患矛盾研究学术视野的应有之义。王教授团队采用社会学的社区研究方法,将医院看作“医疗场域”,选取广东、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医生及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病例揭示了东南部汉族患者笃信风水、巫术性的土方治疗,而西北少数民族则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影响。进一步发现患者的人格维护意识是其自我社会定位及功能评价的基础,也是患者病后重新建构自我、回归社会的精神支柱,从而及时地将研究场域扩展到患者生活的社区、家庭,采用患者主位的研究视角,关注医生的疾病叙事与患者疾痛叙事间存在的差异。王建新教授指出“知识分子就应该考虑整体,为百姓发声,让全社会知道,让政府知道”,从而将其研究上升到地方性医疗知识、民间医疗研究、医疗保健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等层面,王教授的家国主义情怀感染着在场的每位师生。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马强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人类学家治疗的是文化与社会结构之病,而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大夫”;作为人类学领域研究的学术新星,李如东博士对王教授层层推进的研究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申了两种话语体系冲突中疾痛叙述的意义。
与会师生认真听取了讲座,并就感兴趣的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2017年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首场讲座为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心将秉承“着眼社会发展,进行医学的历史性研究,坚持求真务实,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的宗旨,为师生们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大家的学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