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风行者”调研团队参加“欧亚文明视野下的社会、医疗与文化”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7-06-14 浏览量:

6月5日,由我校“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河西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我校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参与协办的“欧亚文明视野下的社会、医疗与文化”学术论坛在雁塔校区崇鋈楼怀德厅举行。次日下午,论坛以“医学人类学的西部经验”为议题展开交流,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新教授、我校西部边疆研究院马强教授、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达远教授、李如东博士和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化成教授出席了此次分会。分会由医学社会史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滕鹏副教授主持。

在议题引言中,王建新教授介绍了其学术团队在医院、城市社区、偏远乡村所进行的医学人类田野调查,并对国内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格局做了简要分析。

在学术发言环节,李化成教授以“中国乡间医学社会史人类学研究计划的缘起、内容与展望”为题,从“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西方医学发展的镜像”和“中国医史的人文学调查”三个方面概述了其关于医学社会史的整体研究构想。李老师认为医学社会史主要关注“医学事物本身的历史”、“医学事物对历史的影响”和“医学事物对历史的体现”,其中对“中西医之争”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对中国传统生命观的“气一元论”和西方四体液说的相似性分析,对中西医之争的命题提出商榷,认为长期以来的中西医之争实质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分裂。经过长期探索,李老师发现人类学是实现历史学对身体之关注的有用“武器”,因此着意培养由本科生组成的“风行者”团队,致力于农村赤脚医生与医疗状况的田野调查。

甘肃政政法学院马得汶副教授做了“文化与藏医学:基于田野调查的医学人类学思考”的报告,以少数民族医院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为例,从疾病救治、生死观念与医患关系等方面,阐释了藏医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赵璇做了“交流空间多元化对医患互动促进作用探析”的报告,运用空间理论,分析了医院、网络和纸媒等不同层次空间中的医患关系及其存在问题;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硕士生安文珺的报告是“西北民族地区低保实施情况调查——来自甘肃卓尼县乡村的田野报告”,以甘肃卓尼县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低保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指出乡民“关系”可能成为落实低保政策的阻碍;李宛桐硕士的报告题目为“西南民族地区医疗人类学缘起”,对近年西南地区的医学人类学研究概况作了细致梳理。“风行者”的代表宋洁和姜佩君为大家讲述了他们在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缺乏与被采访者交流的技巧;代际悬隔导致与被采访者没有生活共鸣;缺乏人类学的理论指导。

在学术讨论环节,马强、李如东等几位老师建议做田野调查要有区域史意识,要对被采访者所经历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对他们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把握问卷过程;其他与会者对赤脚医生、现今城乡医疗水平等问题,也都质疑问难、各陈己见;最后,王建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人类学研究与历史变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对西北地区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作了展望。

(撰稿:温之瑢 摄影: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