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学术训练营开幕
2018年11月30日晚7:00,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及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共同举办的首届“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学术训练营开营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周琼老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祥银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党委书记杜海斌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曹伟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程蕾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王玉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化成教授及百余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此次开营仪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党委书记杜海斌老师担任此次开营仪式主持。
开幕式第一项由陕西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王玉老师致辞。王玉老师指出赤脚医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植根于广大乡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为我国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他们展开大规模、抢救性的口述史调查工作,无疑是势在必行的。王老师勉励参加学术训练营的同学认真听讲,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并将所学所得运用到自己的口述史调查中,并预祝本次学术训练营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第二项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祥银老师致辞。杨老师讲述了自己从事口述史研究的渊源,并指出口述史是新兴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由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与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口述史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与跨领域的特征与趋势,展现出了历史的复杂性、多元性及差异性。杨老师高度赞扬了此次学术训练营活动,并鼓励同学们努力珍惜学习机会,持之以恒,争取学以致用。
开幕式第三项由李化成教授致辞,李老师指出口述史赋予每个历史亲历者讲述历史的权利,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与建构者。口述史为社会的研究增加了历史的维度,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和分析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脉络与细节,实现对社会问题的深究。李老师最后指出,希望参加学术训练营的同学在未来为期两天的学习中能够转益多师、勤于交流、学有所成。
开幕式第四项由何志龙院长宣布,首届“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学术训练营正式开营。

开幕式后,杨祥银教授作了题为“口述史学:基本概念、核心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学术报告。杨老师指出口述史学是二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在当代的发展呈现一个相当明显的辐射走向。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与传播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当代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与跨领域特征及其趋势。口述史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与建构者,从而扩阔了历史叙述的视野,打破了历史叙述可能出现的一元性及垄断性。通过对个体生命的细致描写,实现了对宏大历史叙事模式的重要补充,展现了历史叙事的多元性,弥补文献资料的遗漏与缺陷,为历史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史料,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相。
据悉,“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学术训练营系陕西师范大学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项目”的辅助项目,旨在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面向全国各高校有意对医学从业者和医疗事件进行口述史调研的师生,以讲座形式授课,鼓励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品质,增长心系大地的情怀,激励为国奉献的精神,藉此加强医学社会史研究,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
本届学术训练营为期两天,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周琼老师,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祥银老师,我校教育学院教授,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杨洁老师,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黄正林教授,历史文化学院田武雄老师,“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如东老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青年学者王含章老师等七位专家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开坛设讲,为广大师生传道、授业、解惑,就口述史调研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基本程序与方法与应用领域热点等问题,以及相关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共同推进医学社会史研究事业的发展。
撰稿:边海鑫
审核:刘献鹏
摄影:刘献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