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讲座第九讲顺利进行

发布日期:2020-05-23 浏览量: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讲座第九讲顺利进行

撰稿:马海蓉

2020年5月22日晚7点,“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公益讲座第九讲正式开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润虎助理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西方历史上的疫情与应对”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张树剑教授主持,在线参与人数近六百人。

讲座开始,张树剑教授首先对主讲人李润虎老师进行了简要介绍。接下来李润虎老师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McNeill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入手,对本次讲座的总体内容做了简要说明,李老师指出,本次讲座主要讲述三个问题,首先,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种流行病模式;其次,瘟疫在人类历史上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第三,人类对传染病的进一步认识与应对。

李老师讲到,人类认知流行病的历史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一万年以前,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一万年到19世纪之间,第三次发生在19世纪后。公元前一万年到19世纪之间,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文明,农业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生活、居住更为紧密,同时粮食种植和牲畜圈养的食物获取方式使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密度增大,这导致蚊子等宿主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致病微生物。当我们不知道人为什么会生病时,就诞生了神灵会致病的思想,所以出现了钻颅术,而且出现了巫师、巫医这类特殊的群体来给人们治病。到了十九世纪之后,随着公共卫生的建立以及现代医学的技术进步等,我们有了一系列应对传染病的措施,传染病开始得到控制,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因素。然而,在第三阶段,随着人类的扩张,不断开拓开荒,进入到原始森林等地,接触了很多新的病原体。李老师指出,传染病的有效抑制最早开始于疫苗的接种,例如接种“牛痘”。

在介绍完人类认知流行病的历史过程,李老师又对瘟疫在人类历史上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展开讲解。在这一部分,李老师主要从雅典瘟疫、安东尼瘟疫、黑死病大流行、美洲瘟疫(主要是天花)、1918大流感等历史上的重要疾病入手,主要讲述了这些瘟疫从产生到爆发的过程,当时的医生如何应对这些瘟疫,以及这些瘟疫对当时所造成的影响。李老师指出,早期的瘟疫(黑死病之前)主要攻击人类的第三道防御系统——胃,当时的贵族生活饮食条件非常好,他们认为瘟疫是普通人才得的病,贵族人口死亡率低于普通人,因此,早期的瘟疫对公共卫生体系促进较少。但是1918大流感,其病毒攻击人类的第二道防御系统——呼吸系统,该流感对所有人进行无差别攻击,正是这种无差别攻击,导致在瘟疫过后,政府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因此,1918大流感改变了人类的公共卫生观念,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最后,在人类对传染病的进一步认识与应对中,李老师指出,在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中,重要的是怎么提高自身免疫力,其中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主动免疫,也就是疫苗接种来预防疾病。然而,推广疫苗接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李老师讲到了强制疫苗带来的争议,《柳叶刀》上很多人就疫苗接种的不同看法,以及后来研制疫苗所引起的一些问题——“药品VS商品,利他VS利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人类对传染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张树剑教授对本次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腾讯会议室和直播间的同学们线上积极的参与讨论,在留言区纷纷提问,譬如:西欧从中世纪早期到14世纪中期西欧黑死病大爆发之前,这数个世纪内,西欧社会的医疗和救助手段整体上是否在“原地踏步”?如果有一定变化,那么是哪些原因推动了这些变化?李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了耐心的解答,并就一些问题与张树剑教授进行了讨论,李老师严谨的态度感染着听众,大家受益匪浅,感谢李老师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