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中心举办的“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公益讲座成功收官。为期一月的系列公益讲座共开设十一讲,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十五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坛设讲,以腾讯会议结合同步直播“云课堂”的形式,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讲,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此次讲座公众参与度颇高。据统计,系列讲座观看人数累计达上万人次,单场讲座观看人数在千人左右,听众来自全国各地,涵盖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全国百余所高校师生、数十所初高中及职业院校师生、广大历史爱好者、文史领域的学者及科研工作者、医护工作者、地方党政机关工作者、部分企业员工等。讲座开展期间及结束后,听众给予了积极评价。他们纷纷表示,疫情当下,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系列公益讲座打破了高校的围墙,能够让社会大众与医学社会史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使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他们期待以后会有更多此类的活动出现。
除观看直播、线上互动外,系列公益讲座还创新性地设置“导师制指导”、自愿“作业式”交流环节,面向参与者开展系列讲座主题征文活动,受到了社会大众的积极反馈和一致好评。黑龙江一位高校教师写道:“经过十一场讲座,我不断地获得新知,不断地化解一些疑惑和误区,这种跨学科的模式,对我的文学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每一场讲座,都能感受到新知的力量,激励我推进文学文本研读,推进文学、课程中相关文化背景的联系。各位老师的倾情奉献和学术风范,让我感到学术大家的旨趣和力量,给了我启示,让我能够从一些困惑中解脱出来。”山东淄博一位大学生基于讲座,思考了“中学历史课堂引入人类传染病史教学”这一问题,认为“中学历史课堂适当引入人类传染病史教学,是为现代社会培育现代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吉林一位高中生基于第五讲“黑死病期间的瘟疫与社会”,有感而发:“通过讲座,我仿佛穿过时间的古老长河,看到了几百年前有关‘黑死病’的缘起缘又落……数百年前的疫情终归于平静,希望不远的将来也能看到正在经历的疫情慢慢消逝。愿皆大欢喜,愿我们在硝烟散尽的世界里重逢,等到雪尽过后再看梅花。”征文互动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大众对传染病的认识,有助于使大众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共同助力打赢疫情防护战。
系列讲座社会影响巨大,引起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网》、《陕西都市快报》、《西安新闻网》、《丝路国际传媒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及报道。《中国社会科学网》针对系列公益讲座的开展情况,从举办宗旨、开展方式、前七讲报告情况、听众反馈等角度进行了深度报道,并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社会’研究”团队的工作情况及进展,报道中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公益讲座的举办,成功搭建了高校与社会大众的交流平台,创新了科研服务社会的新路径,提升了全民读史、共享科研的新模式”;《陕西都市快报》盛赞了我校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云讲座”这一学术科普惠及全民的新模式,报道中提到“观看完系列讲座直播后,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学术性科普形式很棒!在内容方面语句精练,通俗易懂,能够帮助专业专业人群梳理知识脉络,启发其进行思考,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非专业人群学习‘世界史’时因语言障碍,阅读外国原版文献时的困难。”;《西安新闻网》详细报道了系列讲座前期的开展情况及社会反响;《丝路国际传媒网》对系列讲座的成功收官进行了报道,并称赞了我校学术科普这一新尝试。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公益讲座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社会’研究”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启迪当下、服务社会,推动各界对人类与疾病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互动、共同命运与消弭偏见等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思考,进而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今后,陕西师范大学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将继续砥砺前行,注重社会需要,加强人文关怀,搭建网络平台,打通学科壁垒,举办高质量学术讲座和专题研讨会,积极开展学术普及化工作,促进医学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