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吕厚量副研究员做客我院“医学与文明论坛”

发布日期:2021-06-21 浏览量:

2021年6月20日上午10点,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医学与文明研究院承办的“医学与文明论坛”(第37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博物馆附楼三层会议室(S314)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吕厚量老师受邀做了题为“罗纳德·塞姆与二十世纪中期的塔西佗研究”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医学与文明研究院院长李化成老师主持,数十名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中,吕厚量老师分别就《塔西佗》在罗纳德·塞姆罗马史研究成果中的地位;《塔西佗》对《罗马革命》人文主义写作传统的扬弃;人物志研究手法的延续与挑战;文本分析的“科学”方法:语文学与后现代之间,以及塔西佗与罗马帝国时代拉丁史学研究的前景展望等五方面内容具体展开阐述。

首先,吕老师简要介绍了罗纳德·塞姆的史学著述,指出《塔西佗》作为塞姆学术成果中的巅峰之作,其文化影响力不及《罗马革命》。他概述了塞姆在塔西佗研究方面面临的挑战与质疑,还指出塞姆之后的塔西佗研究呈略显平淡局面。他重点强调了史学界针对塞姆《塔西佗》的两点主要批判意见:一是塞姆是否将塔西佗神化;二是是否有必要借助塔西佗的叙述模式去认识元首制时期的罗马帝国历史,这两点都颇发人深思。

接下来,吕老师分析认为,寡头统治集团是《罗马革命》在人物志梳理基础上提出的核心概念,《罗马革命》语境下“革命”运动的实质是寡头统治集体的演化与兴替,寡头政体论有得也有失。在研究方法上,他指出,塞姆将家族人物志的梳理方法推进到了极致。与此同时,他认为《塔西佗》继承了《罗马革命》以个人写时代的人文主义史学传统优点、塞姆的历史想象力依托深厚的史实基础。

此外,吕老师还阐述了人物志研究手法的延续与挑战,以及文本分析的“科学”方法,包括词频统计、对德国、意大利古典学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借鉴、对后现代式文本分析理论的运用等。他着重对塔西佗与罗马帝国时代拉丁史学研究进行了前景展望,指出整体史观、生态史观、后殖民主义文化史观是塞姆人文主义史学传统的延续,也是新时代史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视角;在后现代文本研究方法的借鉴上要反对只破不立;而在新材料、新证据的发掘与利用上,虽然难度巨大,但并非不可为。

最后,李化成教授就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点评,指出吕厚量老师的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历史学家如何进行研究、历史学家对历史著述如何进行研究提供了借鉴,而且运用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扎实的史料基础,以明暗两条线来展开阐述,一方面体现塞姆对塔西佗宏大叙事的研究,另一方面体现的是吕老师对塞姆的学术史研究。其他师生也就感兴趣的内容同吕厚量副研究员进行了交流。中午12时,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