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研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院动态 > 正文

研究院2020-2021第一学期硕博士第一次读书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0-09-08 浏览量:

2020年9月7日,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全体成员在长安校区文渊楼602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读书讨论会,马海蓉担任主持,王彪负责记录。本次讨论会主要围绕硕士研究生张翔景、孙梦倩的待刊文章进行详细讨论,由李化成、王晨辉、张子翔三位老师指导解惑,并讨论布置了开学初各项事宜。

孙梦倩同学分享了她的文章《李斯特——去除外科手术的“耻辱”》,该文对李斯特与手术消毒法的应用进行细致科普。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1827~191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外科医师,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和推广者。在他那个年代,医学界普遍缺乏消毒意识,使得当时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不高,无法得到普遍实行。李斯特用石炭酸做灭菌剂,建立了一套新的灭菌法。他不仅在每项手术前认真洗手,而且还确保要使用的器皿和敷料都做彻底的卫生处理,甚至向手术室中喷洒石炭酸,使得术后死亡率有了大幅下降。《英国医学杂志》承认他是“为去除外科手术耻辱贡献得最多的人”。

张翔景同学也分享了他的文章《维萨里——现代解剖学创始人》,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是著名医生、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他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他撰写的解剖学先驱著作《人体构造论》,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医学教条。1514年12月31日,维萨里生于布鲁塞尔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祖三代人都是宫廷御医,家中收藏了大量医学相关书籍。维萨里在幼年时代就喜欢读这些书,从中受到许多激励和启发,并立下了成为医生的志向。1543年,维萨里遇见当地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棍被斩首,维萨里对其当中解剖,骨头拼接成骨架,这具“巴塞尔骷髅”给医学带来了划时代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解剖学标本,现在还在巴塞尔大学的解剖学博物馆中展出。

李化成教授对上述两篇文章进行指导,强调科普文章也要注重学术规范,所据资料要确凿详实,还要体现出科普性与趣味性平衡。此外,针对写作方法,李老师提出倒叙与正叙相结合的手法是科普写作的一大方法,写文章时要注重逻辑体系,具体内容不宜仅仅是分点总结和列举,在讲述时要有自己的理论和体系。针对两篇文章的具体语句,李老师对具体字句、标点的疏漏予以指出。此外,对两位同学从当前文章进行深入拓展研究提出期望。

回顾此前学术成果,展望新学期。李化成教授表示,学期伊始,研究院的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兼顾乡村医生调查访谈、学业实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同时,应当把个人学习研究放在核心位置。

本次讨论会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中落下了帷幕,大家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内容,相互之间也有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收获颇丰,期待下一次的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