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研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院动态 > 正文

研究院硕博士举办暑期第二次读书讨论会

发布日期:2020-08-03 浏览量:

2020年8月3日晚,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化研究院全体成员,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暑期第二次读书讨论会。张子翔老师进行了题为“古代晚期至中世纪中期西方双性人观念之流变探究”的专题汇报,会议由王亚萍主持,张翔景记录。以下为会议摘要。

首先,张子翔老师从词源学角度介绍了双性人的定义,并介绍了古典时代人们总体对于双性人持负面看法,但少数医学家、哲学家仍旧从科学角度对于双性人的性质及形成原因做了探究。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统治地位的建立,人们对于双性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基督教神学家阿提安那里认为双性人是肉欲与淫荡之果,并且反对人们对双性人性质的异教偶像进行崇拜,总体呈现了一种自古典时代继承而来的“厌女情节”。到了圣奥古斯丁时,他认为双性人是一种正常的客观存在,应当在造物秩序中理解双性人,人类自身的认识局限导致了人们对于双性人的偏见。这一时代的基督教学者在古典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中和的观点。中世纪中期,随着古典文化的复兴和外来文化的传入,人们对于双性人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社会现实和法学思考,将双性人纳入到基督教两性性别之中了。同时,在拉丁古典文学复习与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对于双性人的不同隐喻,这体现了作者们对于社会秩序的思考。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科学”解释双性人的尝试,如借助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双精子”和“宫位论”对双性人做出解释。总之,这一时期基于基督教神学,出现了对于双性人的多元解释。最后,张子翔老师认为中世纪中前期的双性人观念持续对源自古典时代的双性人观念进行一种基督教化建构,这种构建体现了基督教自身的一种发展演变。

汇报完毕后,列会师生对张子翔老师这篇文章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并且与张老师探讨了关于文章或自身研究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会议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