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硕博士召开了本学期第十四次读书讨论会。因疫情原因,本次读书会采用线上形式,由张建兰担任主持人,刘培源负责记录。符蝉进行了关于中世纪药学家吉尔伯特·安格利库斯(Gilbertus Anglicus)的主题分享。
符蝉的主题分享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首先是汇报了由法耶·玛丽·盖兹主编(Faye Marie Getz)《中世纪英国的疗愈与社会》的翻译进展。本书是吉尔伯特·安格利库斯药学著作的中世纪英语译本。并对目录章节中的字词翻译的准确性问题提出了讨论,比如Hoarseness译为声音嘶哑是否合适?WormsintheEars是否译为耳道蠕虫?有同学认为Hoarseness可译为喉喑,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是一种中医病名。其次,符蝉探讨了吉尔伯特·安格利库斯具有哪些药学成就?她认为,其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对植物名称、专业术语和药物名称进行了定义;以药物特性为基准,对药物发生作用进行了专业解释;对药物剂量进行量化,计量单位多元;药方的复杂性、全面性、独创性;药方中含有大量祈祷的内容,体现中世纪医疗与神学的关联;有利于“拉丁语医学知识的普及与简化”。最后,符蝉介绍了其论文写作的下一步计划。一是尚未修改小论文,下一步计划搜集资料,补充小文章的学术综述部分,调整结构和内容;二是继续进行翻译工作,尽可能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速度;三是构思毕业论文框架,查找文献资料,整理学术综述。
王晨辉老师对符蝉的分享内容作了答疑和点评,认为符蝉整体的翻译是准确的,而对其中个别难词的翻译问题,可以参照相关学科的词典解决问题。李化成教授对分享内容给予了肯定,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进而拓宽了思路,谈论了学术论文的写作层面问题。李化成教授认为关于拓荒性质的研究,应该查找并了解该研究领域相关的西方学者的研究动态。对于这篇文章而言,应该看一些西方药学史梳理和概括类书籍。对于这篇文章来说,研究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从时间上看,通过前后时间比较的方法,看该人物处于什么位置,有何特点?这是现今一般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空间上说,写作难度更高一层,比如可以比较英国药学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也可以就中西药学发展进行比较。这种研究相较之更有新意,但也容易造成就药学看药学的问题。除了时间、空间之外,研究的更高层面在于创新性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李教授推荐大家阅读托马斯·库恩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后加以讨论。